第(3/3)页 没有底蕴和资格,发动一次大战。 但是四年之后的他们,已经粮食皆满,后勤充沛。 秦皇在这数年时间里面,一直身先士卒,率领麒麟军顶在这天下争端的最前线,在拖住姜素的同时,也令整个秦国麒麟军和天策府的士气鼎盛。 姜素眼中看到天下,看到英雄万象。 他看到是英雄们主导了这个时代,去踏着浪潮而奋战。 所以他以枭雄气魄,落子布局,以百姓为代价,以帝王之血为蛊虫,要让姜高成长为乱世之中,气魄雄浑的君王;然后再以这个名君去扭转局势,去整合力量,踏上乱世的终局。 天策一脉却都因为一个人的原因而改变。 那个人走在最前面,也是那个人在十多年前,把他们一个一个拉了起来,让他们逐渐汇聚在他的身边,最后成为了现在的模样。 看到天下百姓,看到了大势所向。 一者见英雄豪杰乃开辟天下青史。 一者见百姓人心为人世红尘之基。 姜素在等君子蜕变,秦皇在等上下一心。 天下在等待一个结局。 ……………… 时已入夏。 在秦和应对峙的那一片战场之上,旌旗飞扬,李观一踏在简单铸造的本营前的射楼之上,看着远处,老司命嘿呦嘿呦地爬上来了,道:“你小子,还在做什么。” 看到李观一抬眸看来,秦皇元年的时候,李观一二十二岁。 如今秦皇四年,李观一也已二十五。 看上去气概从容许多,君王的威仪和气度表现的淋漓尽致,倒是瑶光仍旧面容犹如银发少女模样,老司命很想要拎着那白毛阵魁的脑袋问,这老家伙给瑶光吃了什么。 当年陈鼎业曾要侯中玉为后宫嫔妃炼化不老药。 陈鼎业的皇后就曾经服下此物,老术士根据侯中玉的丹方,倒是炼化出来了几枚,不过,其中的核心是侯中玉以诸多地髓,麒麟血,异兽血等诸多淬炼不知多少年才炼化出来的。 那是独一份儿的。 已被耗完了。 再不能复刻。 除非把侯中玉挖出来。 李观一将此丹送给了婶娘,又送给大小姐和银发少女。 李昭文这般生死战友,一同远征草原,亦送给一枚。 唯独南宫无梦。 非得在无耻暴虐秦皇威逼之下,签下了一定要找到好多金矿,找不到就不准走的卖身契上签了字,这才得到了一枚,初次之外数枚,李观一封存了起来。 陈清焰姑姑有武功绝世,不需要此物也能保护容貌。 李观一给宁儿留了一枚。 若这孩子,未曾习武盖世的话,此丹可以给她所用。 至于他自己,武道传说成就,还正风华正茂,一身气血雄浑,本来就衰老缓慢,倒是没有去吃,此刻依在这箭楼往外看去,老司命询问,也只是笑着道: “送一送他。” “送他送谁” 老司命疑惑不已,可旋即顺着李观一的目光看过去,就意识到了什么,对面的应国大军阵营变化,已经打了差不多两三年的应国军队开始后撤。 老司命呢喃道:“姜素……撤退了。” 他的眼底震动。 本来嬉笑怒骂,素来引以为常的老司命,此刻脸上却没有了半点的笑意,那一点点轻松的意思都消失了,打了这些年,老司命常常的口头禅就是。 奶奶的,怎么还要打下去。 还要把我老爷子都给困在这里,年轻人,不要脸啊。 快些打完吧云云。 但是真的这一天来到的时候,老司命心底只有震动。 甚至于一丝丝恐惧。 这三百年乱世最后的风云气象,其实就汇聚在这里的两人身上,应国的太师,秦国之皇,两人对峙列阵,背后却是庙堂,塞北,西域,沙场,江湖,是文臣武将,是天下争锋相对之地。 姜素撤兵,且已不在意秦皇李观一;而李观一已经猜测出来了姜素要撤兵,他却没有如同往日【敌疲我打,敌退我进】那样紧紧跟过去。 只有一个可能了。 接下来的冲突,不再是这区区十余万兵马可以解决的。 纠缠于此,毫无意义! 犹如出拳之前,先行收回,蓄势之后,再狠狠打出去,小打小闹的事情,解决不得这浩荡天下,这边疆上的小范围摩擦,犹如暖场,终于结束。 这数年制衡时间。 双方都在等,都在战略层次上等待着。 秦皇要给后方休养生息的时间,多种一点粮食是一点;姜素一方面要抚平国家在姜万象身死之时两次出兵带来的折损,一方面要令姜高蜕变。 如今,已经不需要等下去了。 下一次的战争,就是决战了。 应国的大营当中,一身墨色大氅,气度俨然的老者骑乘神驹而出,姜素漠然看着那里的秦皇,李观一看着姜素,道:“姜素,汝头暂居于首。” 姜素漠然道:“秦皇死后,我会好生祭奠。” 最后的‘问候’。 最爱这一环节的薛神将被按住了。 管十二直接把这家伙的嘴部机关暂且卸下来了。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姜素看着李观一,看着这最后的对手,没有继续说什么也不再畏惧李观一追击,之后就要准备大兵团作战,秦皇此刻这点兵马,深入应国,怕是会重蹈神武王之死。 李观一也没有追击。 只是看着应国最后的对手骑着神驹走远。 薛神将终于殴打了管十二,把自己的机关嘴巴修好,道:“怎么,不追上去吗” “不是说,宜将剩勇追穷寇吗” 秦皇洒然笑道:“那也是穷寇,边关之战,姜素军势徐缓,追之无用,这等战场杀不死他,何况,以这些兵马,入帝国之腹地,那是自寻死路。” “此番战略目标已然成功。” “该要班师回去了。” 秦皇轻轻一跳,直接从箭楼上跳下,拍了拍手上灰尘。 这一日,有三个震动天下的消息。 一则是,对峙数年的秦应两方,没有爆发决战,也没有不顾一切代价地驰援,而是双方皆退兵了。 二则,姜高登基,神将高骧回归。 太师姜素,在神将高骧回归的时候,班师回朝。 与此同时,御驾亲征数年的秦皇李观一回归江南。 这样的消息架着流风,更早一步地传入了江南。 也传入了那长风楼中,早已长发及腰的女子耳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