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战之后,德国战败,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处于各方面的考虑,他们废除了不少跟中国的不平等协议,转而签署了平等的条约。使得国民政府,对德国的感官大为改善。尽管德国的本意,是在远东找一个盟友。但是此举无疑让中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后来,常凯申的国民政府,曾经以国家名义,郑重邀请各种德国顾问。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有这个前提。就算是后来,元首上位,中国仍旧从德国弄到了不少武器装备。足见这个时代的德国对中国的态度,在列强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不过现在这个时间段,元首尚未崛起,陆煊的第一目标也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在历史上名不见传的人,阿瑟.艾兴格林。 这个人是个犹太人,也是阿司匹林的发明者。不过这个事,其实有争议。 因为历史上,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发明阿司匹林的人,是菲利克斯·霍夫曼,一个德国人。但是后来德国战败,阿瑟从集中营了活着出来。发表了一篇声明,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阿司匹林的发明者。 这事就此产生了争议。后来一个英国人,据说从拜耳公司的一些档案中找到了证据,证明了阿瑟才是真正的发明者。所以,陆煊姑且认定阿瑟是发明者,第一个找到了他。 介于大家反映,不愿意在正文中看过多的科普。所以我把这段吐槽,放在作者说了。 上面这事,我觉得有问题。主要是,元首战败之后。霍夫曼的功绩,被认定为是宣扬日耳曼种族优势的一个策略。所以才剔除了阿瑟,让霍夫曼独自获得这份功劳。 但是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既然当时的**,准备了这个策略。必然会摧毁阿瑟参与这件事的所有证据吧。怎么会恰好留了一份证据,在拜耳公司。还在后来,被恰好发现了呢? 在说一个现实一点的问题。一八九七难,阿司匹林被正式合成。这个时候,阿瑟就已经是拜耳公司的管理层了。而霍夫曼,是一个刚刚入职没几年的一线研究人员。同时霍夫曼还有一个饱受风湿关节炎痛苦的父亲。所以.(所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