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弹幕:并非没有要对尼克松说的内容】 “好家伙啊,这脑子转得也太快了点,我是想不出来这样的解释方法。” “要不说人家能给一国领袖当那么长时间的私人翻译呢。” “要说回忆录,这还真能算是回忆了,就是这回忆不怎么美好。” “诸位,你们没有在我喝醉酒后,如此朗诵诗歌吧?”一个年轻的读书人与周围的好友问道,他的酒量不太好,每次宴饮他都是第一个醉倒的。 “没有没有,那怎么可能呢?” “是啊是啊,怎么可能呢?”他的好友们连忙摆手否认道。 【弹幕:这是件乐器,他是个音乐世家第三代传人】 【弹幕:他站在高山上,在呼唤自己的心上人,这姑娘姓弹,叫棉花】 夏雨雪乐了,“好家伙啊,我说怎么那么眼熟呢,原来是和这段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一个拼了命的送,一个拼了命的救。” 【尼克松就算再不懂俄语,别人跟没跟自己说话,还看不出来吗?】 【尼克松:是不是诓我呢?】 “哈哈哈,人家就是在诓你呢。” “是啊,你就是能看出来勋宗是在和你说话,你也听不懂人家叽里咕噜说什么。” “尼克松要是会说俄语,那苏联的局势可就要有危险了。” 【但是,既然苏霍德列夫这么说了,尼克松也不好细究。】 【只能意味深长的说:“他喝酒后演讲还挺有激情的哈。”】 【弹幕:尼克松是不是以为在骂他呢】 【弹幕:尼克松只恨自己没带个翻译来】 【第二天,苏霍德列夫将晚宴的情况,对外长葛罗米柯和大使多勃雷宁进行了紧急汇报(当然是省略了勋宗讲的具体内容)。】 【从此之后,苏联废除了领导人外交场合必须录音存档的规定。】 【弹幕:任何离谱的规定背后都有着一个离谱的原因】 【弹幕:事故更改规定的又一次实践】 【弹幕:众所周知,尼克松最著名的特点就是给自己装录音机】 “哈哈哈哈,这事情要是汇报不好,也会引起苏联的政局大地震。” “是啊,尤其是那勋宗身体看上去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下面那些人肯定想进步进步的。” “话说那个尼克松是有啥毛病吗,竟然给自己装录音机。”一个年轻人看着天幕上对于录音机的解释,十分无语。 “不知道,没准是想和别人谈话,然后让那人留下把柄?” 【这件事情后,经受住风浪考验的苏霍德列夫更加受勋宗信任,他又为勋宗服务了近十年。】 【直到1982年,这个老人在睡梦中去世。】 “唉,关键时刻能顶事,危急关头不坏事,这样的翻译即使不当翻译当秘书,也是最顶尖的那种了。” 夏雨雪想到了明思宗朱由检身边的大太监王承恩。 闯军都快打到紫禁城了,崇祯让他负责京师城防的目的,不就是让他做好南幸陪都的准备吗。 结果这家伙倒好,人太老实了,根本不敢往这方面想,最终导致他和崇祯成了一对患难与共的吊友。 当然了,也有崇祯自己砍了好几个主张南迁的大臣,把王承恩吓坏了,让他对皇帝意图产生了战略性误判的原因在。 【此时,苏霍德列夫已经快五十岁了。】 【弹幕:折腾了这么久,经历了两个领导人,他竟然才快五十岁?】 唐朝那些五十老明经的读书人们羡慕得泪流满面。 这就是出身背景的好处吗? 这就是能力超群的好处吗? 在政治权力中心的旁边站了几十年,依旧深受信任…… 【虽然他的地位依然无可动摇,但他的经历和心力,已经不再允许他继续担任一线翻译工作了。】 【他很快于1983年转入实职,成为苏联外交部美加司副司长。】 【弹幕:一线翻译真的就是青春饭,上了年纪之后反应就会开始迟缓,临场随机应变的能力就没了】 “从领导人身边的岗位调离,这其实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贬谪了。” “是啊,京官外放还要升三级呢,何况是一国领袖的心腹?” 官员们感慨道,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穗宗和勋宗都已经死了,谁会真正重用一个前朝心腹呢? 而且他还没有实职的工作经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