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拉勾-《重生88,从倒爷开始做首富》


    第(2/3)页

    小伙叫孙志明,比这一世的自己小几个月,跟自己是小学同学。他农闲时跟父亲跑点小买卖,兜里常揣个三块五块的。

    自己也喜欢跟孙志明在一起,除了关系好,那三块五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志明,快进来。”龙浩走到门口,把孙志明让了进来。

    “刚回来,听我妈说你们家出事了,就赶紧过来。哎,都没事吧?”孙志明看了看龙浩,又看了看徐怡。

    “没事,你不看都好好的吗?”龙浩笑了笑,顺手拉开旁边的柜子抽屉。

    抽屉里有几个羊群、经济等牌子的烟盒,却都是空的,最后在角落里找到半袋旱烟,便拿了出来。

    “只有这个了,将就抽吧!”龙浩有些不好意思。

    “我喜欢老旱烟,有劲!这个软绵绵的,还烧的不行。”孙志明掏出半盒大前门放在柜子上,拿过旱烟袋,又从柜子上的小本里撕了张一寸来宽的纸条,坐在炕沿上卷着旱烟。

    “你现在抽这个啊?”龙浩看了看大前门,也撕了张纸卷旱烟。

    这种大前门三毛六一盒,基本都是挣工资的才抽得起。龙浩前世没少抽大前门,旱烟也是基本的口粮。大学同宿舍就有喀什的,每年都会带些莫合烟过来。

    “哪能呢?我大招待朋友,剩下半盒赏给我了。”孙志明熟练的卷好旱烟,划着火柴,给也已卷好的龙浩点上,在火柴即将烧尽时点燃了自己的旱烟。

    “咳咳……”屋里一阵烟雾,伴随着几声咳嗽。

    “你们先坐,我去找背篓。”徐怡拉着余余出去了。

    “行,我跟志明说说话。”龙浩望着徐怡纤细的身影,坐回到炕沿上。

    “事情我都知道了,准备咋办?”孙志明抽了一口旱烟。

    “还能咋办?搞钱呗!”

    “三天,八百多块,除非偷抢。”

    “你有办法?”

    “浩哥,以前让你一起跑买卖,你总嫌麻烦,这下遇事了吧?还是那话,一起干!挣不了大钱,可是慢慢积攒,总能攒够的。”

    “我已经答应人家了。”龙浩摸摸脑袋。

    不光答应熊大,更主要的是徐怡,慢不得啊!

    “你给五婶……我去吧,让五婶宽限一段时间,大不了把利算上。”孙志明并不知道龙浩的心思,所以大包大揽。

    “志明,你跑买卖都干些啥?”龙浩问。

    眼下能想到的,也只有跑买卖这一条路了,那就问清楚。

    “还能干啥?都在贩绒,我也一样,贩羊绒。”孙志明吐着烟圈。

    “贩羊绒?”龙浩抽了一口烟,抬头望着窑顶,大脑高速运转着。

    记忆中,刚参加工作那年,哦,就在今年,发生过一场“绒毛大战”,极其惨烈!

    八十年代初期的羊绒特别便宜,原绒只有几块钱一斤。制成的羊绒衣衫大都出口到英美日这些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穿在腐朽的资本家身上。价格自然也很便宜,据说只有英澳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因为羊绒不是本书的主打,就不多赘述。

    总之,对羊绒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了。加上处于转型期,市场经济很不完善,大大小小的绒衫厂和纺织城等等如雨后春笋,一下冒出来数百家之多。

    而羊绒产量是相对稳定的。于是,各个厂家开始争夺原料,价格从初期的一斤几块钱逐渐涨到几十块。尤其八七年,也就是去年,一下从几十块涨到一百八十多块。后来又涨到了两百多块,最高时居然达到了五六百块,爆发了一场价格大战。

    于是,全民皆贩羊绒。农民、工人、干部、教师……但凡有一点闲钱的都去贩羊绒,哪怕借钱也要贩绒。

    人们谈论最多的也是羊绒,而且一开始也都得到了优厚的回报。当然了,这事主要发生在北方,尤其盛产羊绒的地区。不产羊绒的地方也有人贩绒,但很少。

    后来发生的,就难以言语了。利欲熏心,任何时候都大有人在。暴利之下,这种被称为软黄金和纤维钻石的宝贝被各种参假,手段用到了极致。这个后面还有叙述,这里不多啰嗦。

    据说到了冬天,很多绒线厂的机器被参假的羊绒弄坏而无法生产。大大小小的绒贩子家里,包括外贸企业的库房里堆满了沉重的绒毛,根本卖不出去。以至于咱国的绒毛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第二年羊绒下来时,一斤二十块都无人问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