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尤其当先生,所需培养的时日更长,这不是便宜未来的婆家么。 可现在,官府免费供咱家的娃娃念书,咱家只需付出极少的银子便能供养出一个读书人,在家家户户都不愁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谁会不愿? 也因此,即使之前学堂里收的女学员比男学员少得多,但最后,这招收的人中,还是女子占多数。 从前薛家办义学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就算能拿笔杆子,那能在自家拿几年?以后还不是别家的人。 以及,自古男女七岁不同席,让自家女娃和别家的男娃,还有那些陌生男子同待一室也不合适。 但自从宁安府迎来皇孙殿下之后,薛家这私人的义学,直接给她们办成了官学。 好不容易争取到这般的机会,她们还不可劲儿地念啊! 至于男子,在有义学的情况下,家中只要不是太贫困,太没有远见的,都会让他们去上。 还不是因为,女子想要入学堂念书,比男子要难得多么。 诶,这就不多了,不是说好同等条件才收女子吗,那在男子占比多的情况下,优秀者必然是男子更多才是,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 搁在过去,只要家里能供出个读书人,对于这些赤脚朝天的百姓们来说,便是祖上烧高香的事。 这样的便宜,不占的终究是少数。 当先生也一样。 之前不是说,薛家办义学主要是为自家培养人才么? 自然不肯。 那么家里有女娃的呢? 这些人家如何? 谁说女子不能拿笔杆子挣钱? 薛琅静让江芊月呐,在应聘者能力相当时,优先选择女子。 不过,其他还好说,什么叫让家中子嗣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类呢? 此时便是说来话长了。 男娃还能考上秀才做大官儿,再不济也能去当个先生,或是用笔杆子挣钱。 宁安府各地官学更是不断盛行开来。 当然,这里说的都是家里有男娃的人家。 这,这哪行啊! 宁安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没落下别的。 女子也可以考秀才当官儿,当先生,拿笔杆子挣钱就成了呗。 即使如今这书院不限男女,多数还是不愿的。 可人家不愿意,你还能强行把人家绑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