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第676章 逐渐改变-《大明亲王》


    第(2/3)页

    这种情况下,戴珊自然知道该怎么做的。

    而兵部那边,不必提,如今的兵部尚书是王守仁,这可是曾毅的心腹,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唯独户部那边,曾毅不熟悉,可是,户部那边,曾毅虽然不熟悉,但是内阁熟悉,只要让内阁开口,那边就照样搞定,根本不怕其有什么小动作。

    而常常提起的所谓三司会审当中的大理寺,却是被曾毅给隔了出去。

    大理寺那边,却是有几个立场不定的家伙的,就是内阁那边开口了,也未必管用,或者说,这几个家伙并非是立场不定,他们是绝对反对曾毅的那一个派系的官员。

    其和当初的屠墉是有不浅关系的,所以,曾毅这次才会把大理寺给隔绝出去。

    而且,这种案子,四个衙门会审,完全足够了,每个衙门都有足够的说道。

    锦衣卫负责抓人,自然不必提了,而其余四个衙门,刑部负责审案,都察院负责监督,兵部和户部负责核对账目人数,还要大理寺干嘛?

    这又不是三司会审,没那规矩非要让大理寺搀和进来。

    一个审案的就足够了,一个负责监督的也足够了,大理寺进来是多余的,甚至,若是有人开口请求大理寺搀和进来的借口,曾毅现在都给他们想好了。

    “最重要的是你们锦衣卫的速度。”

    曾毅看着司徒威,道:“这四个衙门好说,只要人抓了,证据你们锦衣卫也有,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可,若是你们的速度慢了,还没抓几个官员,就被有心人传出了消息,到时候,都去找你们锦衣卫自首了,到时候,可就抓不成了。”

    曾毅这话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以雷霆之势抓人,根本不让反应过来,根本不给那些个武官们自首的时间。

    或者说,其实,曾毅已经给过他们时间了,这都三个月了将近,他们完全可以自首的,虽然这是曾毅的一个计谋,可是,计谋的成功与否,决定权却并非是在曾毅手中的,而是在那些个官员自己手中的。

    若是那些个官员大多数选择了自首,那,曾毅的这个上上之策也自然夭折了。

    换句话说,就算是现在锦衣卫开始抓人,那些之前自首的官员,不照样也没事,肯定不会抓他们的。

    所以,曾毅虽然布局了,可,却还是给了他们两条路选择,路,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卑职回去以后,令下面的人紧急准备,约定时间动手,不会有消息提前泄露。”

    司徒威笑着,这事情,锦衣卫是老手了。

    曾毅这边,在做最后的布局,这可以说是军备革新当中关于武官们的处置的最重要的一步棋子了。

    若不然,这些个武官的遗留问题最起码要拖延十几二十多年才能够消化的差不多。

    所以,这事情,曾毅可是当中军备革新当中的一个重点来完成的。

    而南京那边,却也不差。

    军备革新正式开始以后,南京兵部及魏国公府自然也就没了任何的顾忌,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用向之前那样,还蒙着一层面纱。

    最为重要的,则是军备革新彻底开始以后,南京这边的所有的千户卫所都消停了下来,在没任何事情发生了。

    这个时候可是和之前不同的。

    之前,南京进行军备革新,最多只能算是一个试点,而且,不管皇帝到底点头了没有,可是,皇帝却并没有下过有关的圣旨。

    可是,这次不一样了,这次皇帝虽然仍旧没有下达明确的圣旨,可是,却封了曾毅一个大都督的职位。

    如此一来,这也就意味着皇帝下旨进行军备革新了,毕竟,这个时候是讲究含蓄的,皇帝并非是必须要在圣旨上直接点出军备革新开始。

    所以,皇帝下旨封曾毅为大都督,其实就是宣示了整个大明朝的军备革新正是开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