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唐王疑之,曰:“宣!”黄门官带辽使而入,使臣直至,玉阶行礼。 手入怀取书上举,曰:“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小人奉辽王之命,送书皇上御案,细情尽含书中矣。” 侍官上前取书,舒展唐王龙案,唐王观之。 书曰: 大辽国,国王姬尧亲笔,寄于唐主李适之面,尔李氏乃酒色之徒也,娶母纳媳,惑乱宫闱,败坏纲常,残害忠良,天下人所弃之。 汝无德无义,亲近小人,有何颜面,稳坐九龙墩,号令天下,天下乃非一人之天下,强者居之。 吾大辽上将千名,精兵百万,万民乐业,四境顺服,尔等君臣,若明事理,速下龙案,带九龙墩,传国玉玺,来碎叶城请罪,本王免其死罪,赏汝亩田养老。 若贪婪皇位,执迷不悟,吾辽兵西入雁门关,踏平长安城。 那时鸡犬不留,玉石俱焚,悔之完矣。留汝半年之期,慎之,谨之。 唐王读毕,怒叫曰:“辽使,即刻归之。告反贼姬尧,不过三日,朕遣大军征讨,活捉姬尧, 五马分尸,以视天下诸侯也,速去!”辽使无言,退出大殿去之。唐王复曰:“东辽王姬尧 造反,众卿有何高见?”唐王连下两道旨,众文武无人敢言之。 诗曰: 南海无风三尺浪,渔夫夜闻雷雨至。 含元殿内烟尘起,雁门关外传鼓声。 龙争虎斗忠义显,干戈四起将星出。 马皮裹尸游孤魂,铁骑践踏百姓身。 唐王主意未定,又有黄门官进殿行礼,曰:“禀皇上,门外有突阙使臣求见。” 唐王曰:“宣!”突厥使臣入殿,左右观众臣,走至金殿中央,视唐王行礼,手举文书,曰:“西突厥小臣狐公,祝天皇威服四海,日月同存,坐享无疆之福。”众臣观之,此人身着异服,豺狼之行,野狐鬓腮,口啄如鸡,齿瓣细小,非良人也。正是: 腹伏爬行嗜私欲,眼露凶光性贪婪。 狐腮长鬓野未蜕,鸟啄犬齿吸骨血。 唐王曰:“突厥居北边垂,多年绝来往,今遣使来见,何故?” 狐公曰:“小臣奉突厥王之命,使吾朝公主,嫁天朝太子,以缔结两国之盟也。” 侍官取书展御案,唐王观其书。书之大意,唐朝、突厥两国连姻,使唐王遣太子入突厥,载玉帛,土地为彩礼,迎娶突厥公主。 唐王面色阴晴不定,挥手示意狐公退之。 狐公曰:“吾大王有旨,速成好事,不可久矣。望皇上速备彩礼,便小人归半月城,报喜也。” 唐王怒喝曰:“退下!”狐公不敢复言,躬身而退,走出大殿。 唐王谓众臣曰:“突厥胡儿,欲我朝联姻,索取安西六郡,彩帛玉器五十车,诸卿之意何如?” 右首一人出班行礼,众臣观之,乃唐王三子,梁王李平是也,此人熊虎之状,有豺狼之声,小人追随,忠臣恶之。 常窥视东宫之位,有谋太子之心,以金银之色,迷惑朝臣,为之己用。因唐王疑东宫势大,故兵权有李平所掌。 李平曰:“以儿臣之见,两国联姻自古有之,结秦晋之好,可保一方安宁,皇上许之。”方言毕自右排中。 尚书令陆质出班,自袖下使白眼,窥视李平一眼,上前躬身行礼。 曰:“不可,愚臣之见,此乃欺我中原懦弱,名为联姻,实为索取土地宝物也,戎狄异族,贪利寡信,不可信之。” 又右排上位,丞相裴延龄出班曰:“突厥强盛,善于偷袭,遁去神速。其地穷山恶水,偏僻险阻,若不应许,恐我边境,永无宁日矣。” 陆质曰:“天朝大国,何惧外翻,此乃秦之蚕食六国,王之地有寸,而突厥之心,无边矣。” 唐王沉思良久,思恐突厥再反,又疑东宫得突厥而势大,下旨曰:“李承业听旨。” 右班中,李承业上前行礼,曰:“臣在。” 唐王曰:“封汝为亲王,娶突厥公主为妻,带所求之物,地方文书,随使臣同往,突厥迎亲。” 李承业曰:“臣遵旨。”李承业领旨,以为得良人,含笑而退。 李承业唐王之孙也,其父乃三齐王李密,唐王次子,李平兄长,同母兄弟,唐王称帝,册封为王,坐守潼关。 二日,李承业携宝器,土地文书,出长安北门,随狐公入突厥。 唐王不纳忠臣之谏,果应陆质之言,李承业入突厥,突厥王取其厚礼,囚之天牢而不归。明年复遣使索十郡,唐王逐其使,此后绝来往。 正是: 和颜悦色以保身,贩卖土地求平安。 豺狼无厌还复来,珍玩宝器覆东流。 且说唐王复议东辽之反,下旨曰:“众卿何人挂帅,为朕活捉姬尧来。” 众臣彼此观望,护板遮面,袖手低头,无人请缨。 唐王怒曰:“大唐一千二百七十三臣,无人可帅乎?”殿中亦无一人领旨。此非无一二忠臣,只因东辽国力强盛,龙虎聚集,武将如云,文臣如雨,奇人异士,不计其数,虽早有反迹,无人敢东征。 遂伐辽之役,有去无回,有死无生,众臣皆知,何人敢轻言交战也。 李平心生一计,谏曰:“儿臣深思,唯一人能克东辽,他人不可取也。” 唐王缓色曰:“何人?”李平对曰:“南平王薜南,将门之后,自幼护宣王,扫北平南,无一不克,皇上遣薛将军,东征可无忧也。” 陆质复上前曰:“禀皇上,南平王虽所战无不胜,奈何年过五旬、鬓须化白,深秋黄草,不益东征矣。 老臣之见,招告天下,另选年壮力盛,文武双全之人,率兵东征,方可周全也。” 李平曰:“廉颇虽老尚可一战,昔日齐国,误信小人之言,无用廉颇,而秦所灭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