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辽王喜曰:“国师妙计甚善,诸将何人带兵前往,成孤之愿也。” 三元帅叶飞虎出班曰:“唐童小辈,何劳大元帅,受奔波之苦,小将足矣。臣愿领一路人马,杀唐兵,入长安,生擒唐朝皇帝,载龙案,抱玉玺归之。”辽王大喜,手张拍膝,摇头晃肩,以为天下尽握掌中矣。 传旨曰:“劳国师,叶元帅行之,孤无虑也,静候二卿佳音。” 姜偃、叶飞虎行礼,曰:“遵旨”。正是名利乃天下人所好也。 诗曰: 追名逐利欲无边,才疏德薄不思进。 七尺肉身无永恒,天命未归何强求? 黄水汹涌流沙石,金戈铁马红尘中。 虎狼争恶妖烟起,忠良落难走天涯。 辽王散朝回宫,叶飞虎入演武厅,分兵点将,出兵碎叶城不提。 单言姜偃,此人非辽人,乃南海幽冥岛修士,读邪术七简书,炼奇门遁甲,道术小成,以为下红尘翻云覆雨,方显真本领。 故闻,辽王摆擂台挂招贤榜,离岛投身辽王,辽王大喜,以客卿委之,尊称国师也。 姜偃回府,打点装束,身着阴阳八卦炮,手持桃木杖,念咒抓土,回身不见踪迹,土遁而行。 一盏茶时,至塞北之地,蒙古室韦部落,一里之处,现身步行。 蒙古族居望建河流域,后名额尔古纳河,热情待客,骁勇善战,好出勇士良马。 此时蒙古族四十二部落约盟。以阿日善,为人仁义,武艺高强,众部落所拥戴,故尊为众约长。 碧草为安,依水而居,悠闲生活。姜偃手持木杖,缓步行至辕门外。 守兵见姜偃服饰奇异,上前问曰:“老人家何人,从何处来,来此何事?” 姜偃曰:“劳驾官爷,入内报大约长,方外散人,姜偃求见,不必多问。” 门兵入锦帐来报,帐内阿日善居上位,两侧众部落,族长入坐。 门兵曰:“报大约长,门外来一,道者求见?” 阿日善曰:“请来!” 姜偃入帐,观阿日善,刀眉虎眼,闪烁锐光,身壮雄伟,不怒而威,正气凌然也。 正是: 野兽闻风避远遁,鬼怪窥见心胆惊。 眉宇藏慧知端倪,英气外泄三尺光。 姜偃窥视阿日善之貌,心惊不已,复环视众人,见右首总管桑杰,鹰嘴鹞目,白多黑少,躬身而立。 姜偃喜,心思可以共谋者此人也。 复合掌行礼,曰:“贫道见过大约长。” 阿日善起身回礼,观姜偃头戴斗笠,面遮黑纱,一双妖眼,闪邪魅之光,曰:“道长何人,见阿日善,有何金玉良言教之。” 姜偃曰:“吾乃南海清风道人,姜偃是也,晨食露水,日念黄庭,居于南海幽冥岛,黄石洞修行。贫道此来,略尽微薄之力,助大约长,成就大业,一统天下。” 阿日善闻言,面色数变,复如初,曰:“哦!一统天下,道长有何高论。” 姜偃曰:“贫道少窥天意,唐帝暗晦,佣人不善,中原懦弱,藩王强盛,李氏社稷,只有数年光景。频道观之,得天下者大约长也。中原妇孺,如同绵羊,一般无二,蒙古骑兵之勇,无别国可敌,大约长亲率大军南入,铁蹄踩居庸关,直取长安,中原则定,后徒它国,天下诸侯,必应声臣服。那时大业已成,大约长名垂青史矣。” 阿日善曰:“常言笑者疑之,献媚者无信。吾观尔非善者,何国妖人,何人所使?揭去面纱,速言之!若无实言,必不轻饶矣。” 姜偃复曰:“大约长之言差矣,贫道闲游四海,顺时而为,何人指使?大约长深思,贫道所言,挥兵南入,成就千秋帝业,为上也。” 阿日善曰:“无耻妖孽,动三寸不烂之舌,蛊惑天下是非之心,欲陷吾族于,战乱之苦,实属恶极,本该取汝狗命,然,来我族者为客,恕其不死,留下一耳,为汝毒心之果!” 阿日善大怒,右手微动,自右手掌,闪一道金光,飞出金匕首,削去姜偃左耳,金刀旋转,复回阿日善,衣袖隐去。姜偃一声尖叫,萎缩在地,面纱揭去,耳落血流,露出妖脸,小耳羖鬓,口鼻前凸,鼻孔内昆虫拂动,一双黄眼深陷,丑恶之极矣,帐内诸人一阵惊恶。 姜偃未料,阿日善袖藏乾坤,无戒备之心,以致削去左耳。不然青衣土遁而走,阿日善不能伤之。 总官桑杰笑曰:“野兽所化,来吾锦帐,扮仙称道,其能逃脱猎人之眼。”左右诸人,哈哈哈哈大笑。 阿日善复令姜偃曰:“不可再现草原,否则杀无赦,速去!” 姜偃左手握耳,衣袖遮面,持桃木杖,俯首出帐,眼露寒光,往北而行,侍官送至深远而归。 锦帐,待姜偃出,阿日善谓众人言日:“此人心术不正,必是祸根,今后诸兄弟,若遇此人,不可多言,除之。” 众族之长,曰:“诺。” 右首白鹤族长曰:“此妖道必与中原有隙,欲用吾之力灭唐也。唐朝之势大约长,有何见解。” 阿日善曰:“中原多变,我族不益踏足矣。保宗族无患,安宁昌盛,谨守草原。使望建河不染血色,便是万民之褔也。”无别事,阿日善散了众人,来后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