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麒麟朱鸟,龙兴含草。 麋鹿穿梭,熊虎出没。 仙鹤旭日,百鸟伴舞。 正阳观凡间之美,心郁稍散,突闻山下有江海沸腾之声,正阳观之,乃自东向西,万马奔驰而来,突见万马之中一骑绝尘,金光闪耀,一匹黄驹,领群飞逝。 此马名曰黄唐龙驹是也,日行千里,上山入水,犹如行走平地。 正阳观之,血脉偾张,大叫曰:“天赐良驹也。” 正阳三五丈跳跃,飞奔而下,截龙驹去路,龙驹无惧,双耳后撇,长头摇晃,张开巨嘴,正阳头上咬来,正阳侧身让之,龙驹起立,双腿刨正阳而下。 正阳一跃,龙驹左侧立之,伸手抓马鬃,飞身而上,骑龙驹后背,龙驹惊之,左蹿右跳,起立倾斜,欲摔落正阳不能。 正阳身贴马背,巨掌三击马臀,龙驹疼痛,上前蹿出一丈之外,放蹄奔之。 正阳眼花而鸣,围走龙凤山三圈方止。 正阳跃下马背,龙驹认主,犹如熟识多年,低声嘶鸣,脑蹭其身,不离左右矣。 正阳大喜使左右抬金龙鞍配之。 诗曰: 天涯海角一线牵,驭风千里一日还。 万马争锋苦望尘,行路飞鸟莫能及。 入水蛟龙逐游鱼,上山麋鹿分高下。 黄毛金丝旭日升,铁蹄飒踏平山川。 正阳得良驹大喜,龙凤山狩猎三日,欲归之,蹬鞍上马,突有胸痛异常,全身颤抖,额冒冷汗,气力皆无,正阳扶鞍而立,顷刻复如初,正阳心思,怪也。 正阳上马,率左右下龙凤山,见自东方,一人骑马而至。 来者韩聪也,昼夜兼程,今日至此。 韩聪躬身行礼,问曰:“诸壮士可识正阳乎?” 正阳观中原之人,闻言谓曰:“吾便是正阳,壮士何人。” 韩聪大喜跳身下马,取书递正阳。 曰:“王妃危机,细事尽含书中。” 正阳大惊忙取书观之。 书曰: 母子离别数载,子高空翱翔,母入囹圄,性命如朝露矣,约期未至何为,莫是情淡爱博,恩轻德浅?正儿若思几载母子情深,速来长安救母,母亲偎铁窗,时刻顾盼之,望儿速至。 正阳观血书栽倒在地,左右忙扶起。 正阳落泪,为包子曰:“子厚带壮士,自归之,吾入中原也。” 正阳提铁枪,一跃上马,催马直奔西南。 马群为之刨地造势,百鸟为之展翅争鸣。龙驹一声长啸,如生双翼,追风而走,顷刻不见踪迹也。 诗曰: 十万火急燎眉毛,思绪惶恐箭离弦。 花树瞬息过脑后,山水眨眼弃之背。 尊贵倩影伴左右,嘱咐语声鸣耳畔。 点点之情江海深,拳拳之心得报恩。 长安城,唐王祭祀鬼神,拜宗庙先皇。 恐有乱,命使李平南门内,设祭坛,高三尺宽九尺,坛立。 李平回奏唐王,曰:“往日贼劫杀场,汝有数万兵将而不得,汝之力微也。 祭祀之日关闭四门,落千斤闸,不得进出,遣大将守之。 祭坛内外重甲护之,逆者斩之。汝谨慎用事,祸乱朕所不愿见也!” 李平领旨,曰:“罪臣谨遵旨意,祭坛无事矣。” 李平拜退,入演武厅,点将十人,遣兵十万内外用事。 正阳心忧王氏,恨不得飞至,一路马不停蹄度居庸关,过潼关,东门入、西门出,至长安城下。 日已西斜,夕阳下正阳催马狂奔,官道尘土飞扬,自北门滚入长安城、守门将得李平令,关闭城门,千斤闸缓缓落下。 马儿出汗如游水,正阳牵马儿前走,观大街左右,欲知王氏之信,见街侧墙贴告示,明日南门内,使王氏祭坛,正阳心稍安,思曰:欺吾母乎?遂向城内走去,隐没市井之中。 上官问月日日使人探长安东、北二门,不见韩聪。 正是: 浮浮沉沉君不见,翻江倒海风萧萧。 管弦飒飒擂鼓声,遮云蔽日雨淋淋。 不知如何救母,且听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