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9章璧上书-《一树相思两闲愁》


    第(2/3)页

    玉石虽然珍贵,但却不能流通使用。只有换取银钱才能实实在在的帮到穷苦百姓。

    又因为达官显贵经常出没于花街柳巷一掷千金,李昊才不顾身份、抛头露面去那种地方兜售自己的玉石。

    又因为好多人都认得他是太子,故意卖好多给他银两。事后有求于他,他还装傻不认,也是得罪了很多人。

    还有一次,李昊生病了,不能亲赴叫花村接济穷苦的百姓,就叫陪臣勾乙代劳。

    谁料勾乙将钱财交给村长后,那村长居然起了贪念私留了一部分,并且还虚报假账。

    李昊知晓后勃然大怒,亲手宰了那个村长。因此还被冠上个痞子太子的骂名。

    虽然受了冤枉,但他却懒得解释。他觉得问心无愧才是最好。

    那么,那首诗是怎么写得呢?

    李昊讨厌文嗖嗖,也讨厌墨守成规的格律,他觉得文字应该通俗易懂,能表达意思便好,所以通篇也是大白话,没什么格律而言。

    原文如下——

    此番下天牢,方觉玉宫好。

    锦衣又玉食,自在伴逍遥。

    谁料惊銮驾,瞬成泡影消。

    玉床变草榻,跳蚤到处咬。

    老鼠吱吱叫,臭味到处飘。

    窗前对勾月,悔恨知乎少。

    苦心养育儿,吾却不着调。

    非是不想专,圣贤太难嚼。

    摇头又晃脑,直叫脑壳爆。

    稍加不留神,皆数全忘了。

    李昊本意是想写点悔过自新的东西低头认个错来着,但越寻思越憋屈,就暴露出本真。有感而发了。

    随之,格律也由五个字的变成了七个字的。

    师尊迁怒圣咆哮,动辄顽劣大不孝。

    忐忑堆缩面朝壁,悲恸对墙低声啸。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必死板禁锢教。

    五更读书皓月毕,有几身板吃得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