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该禁止什么?-《仙隐地球》
第(2/3)页
袁若刚道:“我认为除了濒危和国家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其它野生动物是可以吃的,只要规范捕捉、运输、饲养、保管、屠杀等过程,做到全流程监控和检疫。
好处有三:一,继续保留更大的食物选择圈,保证食物来源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均衡的营养物质,减少获取食物压力,避免造成粮食危机。二,吃掉一部分野生动物,避免野生动物泛滥成灾,造成生态破坏,粮食作物减产。三,维持现有的生态平衡,使地球生态链上的各种动物数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不会造成物种爆发,从而引起生态链崩溃,造成物种灭绝或生态灾难。
缺点就是:一,检疫、管理、监督等费用大大增加,难度大大增加。二,可能增加感染病毒的可能。其实禁止食物野生动物,能不能减少病毒还是两说。因为减少食用野生动物后,野生动物没有了人类这个最大的天敌,它们的数量可能爆发式增长,种群携带病毒的种类和数量也会爆发式增加。加之它们的活动范围与人类的生活圈重叠交织,人类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同样会大大增加。另外把食用野生动物,说成是人们的‘陋习’,是对我们先祖以身试毒、品尝百草,为不断扩大人类食物的来源所做的努力的污蔑!”
云瀚华道:“现在之所以要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人们被新冠病毒吓怕了!
据调查报告显示,最近几十年人类新出现的300多例传染病当中,人畜共患病的比例为60.3%,其中71.8%来自于野生动物。
蝙蝠是多种病毒的天然宿主,病毒学家已经在其体内检测到137种病毒,其中有61种是人畜共患病毒。包括许多知名而致命的病毒,如SARS病毒,又称非典病毒,致死率6.5%到17%不等;马尔堡病毒,死亡率约为10%;埃博拉病毒,致死率50%至90%;还有MERS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H5N1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狂犬病毒等等。
果狸子携带SARS病毒、狂犬病毒等病毒旋毛虫、斯氏狸殖吸虫等寄生虫。
穿山甲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以及蜱虫、旋毛虫、弓形虫、绦虫、肺吸虫等多种寄生虫。
携带病毒和寄生虫的动物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人们捕捉、贩卖、食用、交易这些野生物时,由于没有防护措施,或者没有防护意识,一不小心就容易被各种病毒感染。更加危险的是,由于感染者的不知情,到处活动。病毒迈过禽畜到人这个阶段,开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或者在人—禽畜(包括宠物)—人之间循环传播,就形成了大规模的病毒传播危机。前有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今有新型冠状病毒,大多都是这么形成的。
全面禁止食用陆生野生动物,更加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做出的反应。其目的是想从源头控制病毒的传播,减少人类感染的几率。
固然严格,固然牺牲了部分食物选择权,增加了其它食物种类的供应负担,但这是保证人类安全的最可行的办法。安全第一啊,为了小命作想,只能忍疼割爱,减少一些美食了。
很多时候没有两全法,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牛大勇道:“光是禁止,未免太霸道,没有人情味,也不利于生态链平衡。我看禁止是必要的,发放特许猎捕证也是必要的。同时野生动物的人工繁殖繁殖、培育、检疫等研究,也得加快。只要把野生动的检疫做好,人工繁殖培育做好,野生动物就可以像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一样,成为人们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说白了,就是我们害怕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进入人类社会,在人类之间广泛传播。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个人捕捉、贩卖、运输、食用不容许,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建立专业的捕猎、运输、饲养、检疫、屠杀、鲜肉售卖,就像猪牛羊等一样形成一条产业链呢?这样既控制了风险,又保留了广泛的食物来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