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马之千里者-《风卷西秦》
第(2/3)页
“至于不义……”昭云眉宇微低,朝着嬴驷再拜:“若秦君允了臣下的建议,那臣下便不是不义之徒,还请秦君圣裁!”
空气忽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最后一个观点昭云竟会如此驳斥,反倒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了优势!即便是以口舌著称的张仪也不得不暗自点头,至少在他这般年纪,自己是做不到如此地步的。
“好在没有出言制止,否则这子定然恨死我!”
樗里疾苦笑一声,又朝身后的魏冉道:“你眼光很准,心思也很稳,不急不躁,假以时日必得重托!”
“下吏不敢!只是与他行程久了,对他多有了解。”魏冉连拜道。
嬴驷眼睛虚眯,看了眼那伏跪在地上的臣僚,又瞥了眼昭云,笑道:“好家伙,这是把寡人往火炕上推啊!可若寡人不愿出兵,那你岂非让寡人替你担了不义之名?”
昭云冷不丁一个冷颤,这嬴驷怎么不按套路出牌?自己可是一点准备也没有啊!后背湿漉漉的思虑了片刻,他方才硬着头皮回答:“承君之罪,乃是为臣的本分!若秦君不愿出兵,不义之名臣下一人承担,决不让秦君身负骂名!”
“呵呵,好子,有点担当!”
嬴驷也只是想试试他罢了,看他如何作答,很明显,昭云的回答还是让他比较满意的。
忽然,又一人出列道:“蜀中偏僻之地,武器简陋,铠甲不正,区区国如何须得如此繁杂的计策?既然要伐蜀,那便一举攻入,直取蜀都,再伐江州!”
昭云别过头去,原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身材壮硕,器宇轩昂,胡须有序的分为三撇,极其儒雅,颇有上神之风,昭云正猜测着此人的身份,便听嬴驷道:“司马错,你主张一举攻蜀,可曾想过这蜀国非是一时半会儿能攻下的?”
原来是司马错,历史上的蜀国就是被这家伙给灭掉的;没想到他竟然是个激进的攻伐派。
司马错拱手道:“君上,既然这位苴国使者都愿意开路了,何不借势破蜀,非要与他们缓和之机?臣下只需要一万军士,定可荡平蜀都,斩下蜀王头颅!”
众臣没有直接表态,而是齐齐看向了昭云,看他如何言语。
“不知司马大人对蜀中政局了解多少?”
司马错对待昭云不恭不敬,却也不骄不傲,平淡道:“使者大人,蜀中共有四国,苴国、蜀国、巴国与充国(巴国附属)。蜀王暗弱,听信奸佞,士不愿效死,卒不愿倾力,一战可破!而巴国与蜀国为世仇,若我等伐蜀,巴王自鸣得意,绝不知唇亡齿寒之理。待得蜀国覆灭,便是巴国消亡之日!”
他的头头是道,弄得一些原本站在樗里疾身后的人也开始转变了位置。这便是秦国新法带来的弊端——这些人太过傲慢,似乎秦国崛起之后便可目空一切,也正因为这等傲慢,秦国在之后还是吃了不少的亏。
昭云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道:“蜀中有四国,此言不假,可司马大人明显不知蜀国地势,而导致忽略了苴国与充国。苴国有两关之险要,若非在下开路,纵千万人,也是一关难破。若大人大破蜀军,则被苴国困于笼中,只需五百人马,便可叫不知地理的秦君死于山中!”
“若如此,入蜀之时灭了他便是!”司马错毫不在意的道。
“若灭了苴国,蜀国岂不防备?剑阁之险,绵竹之隘,这两道关口岂是须臾可破的?到时候东方诸国得知消息,趁虚而入,再联合西戎义渠,大秦岂不陷入两难?”
“这……”
“再者,充国虽名为巴国附属,却与苴国亲巴一般与蜀国交好;他们的势力范围并不比巴国,若是听闻秦军攻蜀,岂会袖手旁观?纵然秦军勇猛,可不知地理,如何胜之?”
司马错沉下了脸,喝道:“你这厮可是看不起我大秦之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