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 吏制改革(四)-《宇宙军火商》


    第(2/3)页

    曾子越不假思索地说:“回皇,臣不这么看。皇气度恢弘,能容常人所不能容忍之事,实乃千古罕见!”

    凤九渊顿时乐了,呵呵地笑道:“怎么,你小子是不是也打起小算盘,敢情觉得这起居舍人没什么准备,想找机会把我这个皇帝哄得高兴了,然后派给你个肥差?”

    曾子越跪下答道:“回皇,臣断无此想。臣是在就事说事。《论语.宪问》篇有云: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旁人所言的‘容人之量’乃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迂腐宽容,非君王之道。君王者,抚有天下,敬大臣、子庶民,必须坚守公平正直,就事论事。皇不以旧恶前恩为念,无亲疏内外之别,坚持公平公正之道,自然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见曾子越还要说下去,凤九渊道:“打住,打住。不知道我对你的那些不文不白的话听不懂多少么?起居注是你在写,可不要昧着良心事实,给后人看到一个经过粉饰和美化的我就行了!”

    经过大朝会的决议之后,吏制改革方案开始在中京试行。

    中京城是所有中央部门的所在,共有吏目三十四万余人。

    整个中京七十二坊,共有百姓二百万左右,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中京的官吏。除了三十四万余的吏目外,另有官员共计十九万有余。两者加起来,就占据了中京人口的四分之一。

    由此就可以看出凤凰界的官吏队伍是多么的庞大。

    在这三十四万余吏目中,按计划要先淘汰掉所有不合格的。所谓不合格就是指有犯罪前科、品行不端、社会关系复杂、能力低下的吏目。按中省下达的政令,各部门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吏目的审查,报吏部。

    与之同时,吏部新制定的吏目管理条例也出台了。首先就规定了吏目必须由吏部进行统一的征召考核;其次也将吏目的委派和任免权收归了吏部;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吏目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表现良好,能力突出的吏目可以获得提升,成为官员。

    从今以后,要想成为吏目已经不是靠走关系或者掏钱买就能够的了,首先必须要是秀才,能力特别出众者可以放宽限制,但必须要入过童子试,识得文、断得字。不像以前,即便你大字不识一个,只要有门路,就可以成为吏目,为朝廷办事。其次,就算你是秀才,也未必就能笃定成为吏目,还得看你能不能办事,会不会办事,也就是考量你能不能将从本学到的东西活学活用,若是不能,一样没指望。当然,吏目想升官也是有条件的,必须得是举人,还要在吏目的岗位工作了一定的年限,且政绩优异……

    说实话,绝大多数读人对吏目都怀有偏见,他们认为吏就是官员的附庸,是跑腿的,是下人。读人之所以成为读人,就是想借读成为人人,挤入特权阶级,成为国家的统治者,而他们所读的又要他们严守气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好多读人觉得就算是饿死、穷也不会去当人下人的吏目。如此,若是吏制改革不能摆出一条吸引他们走去的路,估计还是白折腾的。而升官,就是吸引读人放下身体去当吏目的一条‘光明大道’!

    凤凰界有多少读人?恐怕就连礼部都说不清楚。而每年所取的进士又名额有限,好多人是一辈子都跃不过这道龙门的。若是可以由吏而官,机会也远比考取进士大得多,既没背景、又没钱财、对自己又缺少信心的读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前途命运,岂不有俯身屈就的道理?

    因此,随着吏制改革的展开,中京道第一次的吏目征召考核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武定中为了让吏制改革成为自己首届责任内阁最辉煌的政绩,因此事事都亲自提点,唯恐出了差子。而为了吸引更多有能力的读人加入到吏目的行列中来,他几乎是把可想的办法都想了。甚至还本建议,可以给能力出众的吏目封爵!

    凤凰界的爵位是五等十五级,最低的是三等男爵,最高的就是一等公爵。没有实实在在的政绩,没有为人所称道的德行,就算你是豪门大族出身,在官场混一辈子,也未必封得了爵。可若是吏目都能封爵了,这让那些耗费了毕生精力才捞到一个三等男爵的达官显贵们作何想法?因此,只听到了内阁透出来的一点风声,就高喊着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