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么做的好处是遏制了纯职业兵的募兵制爱造反动乱的弊端,同时也不会有府兵制半兵半农,长此以往,武备懈怠,战力衰减的问题。 而地方军裁撤后,会获得土地,成为‘小地主’,许多人反而会很高兴,欣然同意,所以不会引起动荡。 这同样解决了连年征战,地广人稀的问题。 当然也有弊端,但利弊权衡,仍是上上策的可行方法。 朝中近期也在研究这件事,左右权衡,都有利弊。 霍去病提出的解决办法,最适合当下的汉军。 这与他执掌汉军,对汉军体系更了解有关。 更重要的则是依靠来自后世千年的见识,经验。 他说出来以后,让人感觉像是窗户纸被捅破,听起来很简单。 实则募兵制和府兵制是古代数千年军队演化改革的两个大方向,没有后世的经验视角,绝难提出这种军制上的大型改革。 霍去病在殿内连续提出多条兵事调整计划,与众将商榷。 皇帝在外旁听,嘴角慢慢上扬,对左右传声道: “裁减地方军,安置久经沙场的老卒退伍,可以增强朝中的凝聚力。 而地方军裁撤下去,分发土地以安民心,皆大欢喜。朝中得到的是更安定的民心,民意。 老卒退伍能得到妥善安置,士卒在战场上也当更勇武效命。” 皇帝一边分析,一边说出了最重要的总结:“去病治军的能力,随朕,朕从小就是这么教的他。” 划重点——随朕! 前边列举的好处,就是为了推动最后这一句。 董仲舒是老捧哏人了,笑道:“老臣琢磨其中的意思,冠军王提议之策确和陛下治政理事的方法一脉相承,左右平衡,择取最优,与陛下所行所思,甚为酷肖。” 皇帝差点笑出声,转身往回走:“回去吧,大司马事情颇多,朕就不进去打扰了。” 周平暗自捶胸顿足,董仲舒误我,抢了我的词,我还在琢磨该怎么说,这老夫子先说了。 一干人跟着皇帝往回走。 皇帝问:“各地来朝,封禅事准备的如何?” 这是太常的职权范围,周平忙道:“我大汉所属九十九郡,各地氏族一千一百余家,南到身毒,北则七十余部族,西侧的地中海,罗马,日耳曼人,马其顿等属国都将来朝。 最远的日耳曼人都已启程,送来折子,会在大典前赶到长安。” “届时我长安万民同庆,祭祀天地,必是千年未有的盛事,陛下明鉴!” 皇帝欣然点头,视线放远,仿佛在眺望长安以外的万里山河。 这神州大地,在朕治下,文治武功均达到了数千年以来的顶峰。 眼前的帝王功业,谁人能及?! 随后的一段时间,天下熙熙,皆为皇命奉诏而来,长安日益热闹。 百国来贺的盛况,初现端倪。 而在冠军王府,傍晚,董仲舒,茹泊虎等人聚集过来。 “西族在我大汉安插有人手,包括我身边也有人。之前我分不开身,把线索给了绣衣,摸查看是谁藏在暗中,可有消息?”霍去病问道。 茹泊虎说:“过来便是要说此事,你可知我都找出了谁?” “都?看来找出来的人不少?” Ps:求票,谢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