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改进农具-《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3)页
桓熙回到征东大将军府,朝廷的诏书已经送达,太后准了桓熙之请,以刘务桓为匈奴左贤王、刘阏陋头为匈奴右贤王,对于有功的将士,也各有封赏。
唯独没有提对桓熙的赏赐,以及否决了他设立单于台的请求。
只是无论朝廷是否同意,都不会影响银川单于台的运行。
毕竟建康朝廷伸不了这么长的手,干涉不了关陇之事。
褚太后在诏书里对桓熙擅自设立单于台的行为大加斥责。
但桓熙并不恼,他知道,这不是太后的字迹。
上次太后托司马兴男给他送信,桓熙始终留着,那也是他的珍爱之物,时不时拿出来观赏临摹。
果不其然,不久,就有一封密信被从建康送来了长安。
褚太后在信里向桓熙解释她的难处,并言辞恳切的希望桓熙不要往心里去。
桓熙注视着信上的内容,不由想道:
她这般在意我的看法,莫非她心里有我?
有些念头一旦兴起,就会根深蒂固。
桓熙取来一面铜镜,看着镜中自己俊美的容颜,心想,也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一时间,心猿意马起来。
按照惯例,这种闲暇时候,本该抽空去一趟韩嫣的住处,但此刻也没有了兴致。
桓熙记得褚太后的生辰,念及再过一段时间,将会是太后的寿诞,桓熙想了想,决定再送一份曲辕犁的图纸与成品往建康,作为献给褚太后的寿礼。
反正当桓温推过之后,曲辕犁传入江东也是迟早的事情,倒不如让自己来做这个人情。
再说了,江州、扬州百姓因此得了好处,想必也会感激自己。
既可以讨太后的欢心,又能使百姓感恩,这叫双赢。
桓熙同样言辞恳切的给褚太后回了一封信,他坦言自己设立单于台,也是无奈之举,但他已经禁止旁人称呼他为大单于,所谓单于台,只是单纯用来管理匈奴事务罢了。
信的末尾,桓熙动情写道:
‘惟愿陛下千万岁,臣将尽力侍奉!’
桓熙将回信交给来人,让他秘密送往建康,这才郑重地将来信珍藏。
第一章带到,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前。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