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桓熙出巡-《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3)页

    要不是现在正值农忙的时候,哪怕不需要官府征召,他们也会自发操练。

    这一次回去汉中,桓熙并没有走子午道,山路实在难走,而是走的相对平坦的陈仓道。

    但也只是相对平坦,当然比不得长安周边的官道。

    一路上马车颠簸,让与桓熙同车的李媛、韩嫣颠得七荤八素。

    桓熙搂着二人,暗自寻思道:

    ‘有几条官道,是该让人平整了。’

    无论坐的是二轮马车,还是四轮马车,路不平,就得遭受颠簸。

    今年的劳役、徭役征伐,还得是以修路为主。

    尤其是长安往潼关、蒲坂、天水、汉中、南阳的五条路线,必须重新修缮。

    桓熙一直以来,坐的都是四轮马车,而非普及度更高的二轮马车。

    四轮马车古已有之,后世考古,就曾在秦皇陵里发现两驾铜制的四轮立车。

    但现在的四轮马车只是王公贵族们能够使用的载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路况与现存四轮马车的缺陷。

    如今的四轮马车,说到底,就是在二轮马车上多加了两个轮子,虽然优点不少,但缺点也同样显著:两个前轮不能左右转动。

    四轮马车在笔直的道路上行驶还可以,但只要是遇到转弯,就会暴露其灵活性的缺点,

    考虑到四轮马车相比较与二轮马车,存在安全、舒适、载重更多、行驶更远、速度更快等特点,桓熙已经下令,让机巧院的匠人着手研发前轮可以跟随牲畜转动的四轮车。

    每年桓熙都要往机巧院里拨下大量的经费,养着那么多的匠人,可不是真的在给他们养老。

    桓熙只是把任务交待下去,无论匠人们采用什么法子,都得在他回去长安的时候,给自己献上成品。

    这一趟巡视,没有半年只怕是回不去长安,有充足的时间给到匠人们。

    只要解决了转向的问题,将来推广四轮马车,无论是自己出行,还是运兵运粮,相较于以往,都能存在不小的优势。

    当然了,改良后的四轮马车不是灌钢法。

    桓熙已经将灌钢法设置为高度机密,冶铁厂的周边也被划为禁区,派遣士兵看守,严禁无关人员靠近。

    对于参与锻钢的匠人,他也严厉告诫过泄密的后果,同时发放额外的保密补贴。

    因此,灌钢法不会像耕杷耱技术、曲辕犁一样,轻易被人学了过去。

    桓熙甚至都不曾与桓温分享灌钢法,就是担心他在江陵的保密工作做不到位。

    虽然桓温坐拥荆州的时间更久,但要论及控制力,可比不上桓熙对于关中的掌控。

    至于改良后的四轮马车,也属于是大范围推广的物件,难以保密。

    对方只要搞到一件成品,就能知道其原理。

    不像灌钢法,哪怕得到一件灌钢法制成的铠甲,也不可能从中推导工序。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