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会战鸿池(一)-《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桓温在战斗中天然处于被动一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骑兵的差距。

    燕军五万鲜卑骑兵,而楚军骑兵仅有二万,而且都是江南骑兵,无论战马的质量、还是骑卒的战斗力,都要明显弱于燕国。

    哪怕有邓羌作为骑兵主将,也难以在鸿池陂与燕军对攻。

    观察过敌军阵型后,桓温、慕容恪等人各回本阵。

    不多时,燕军阵中率先擂响了战鼓,步兵方阵与两翼骑兵一同压上。

    行至百余步的距离,随着慕容恪一声令下,令旗挥舞,燕军就此止步。

    “下马,换步弓!”

    慕容恪大喝道。

    距离桓熙于永和七年年初,在狼山一战中,以骑兵步射的战法打了苻雄一个猝不及防,取得河套地区的控制权以来,已经有了三四年的时间。

    这一战法并不深奥,关键点在于本方骑兵必须占据绝对的优势。

    否则下马步射,等对方骑兵发起冲锋,再想上马,调转方向,这一系列操作也会浪费许多时间,让对方拉近距离。

    恰巧,慕容恪的弓骑兵就有一支强于楚军骑卒的近战骑兵保护。

    王猛远远望见燕军下马换取步弓,并不感到意外,他对此从容不迫。

    三万梁军中,有两万的重甲步兵,以及一万披甲的步弓手。

    梁军结半月阵,以重甲步兵持盾在前,保护阵中的弓手。

    由于灌钢法的运用,梁军皆以灌钢打造制式装备,因此,在并没有对财政造成巨大负担的情况下,拥有了这么一支两万人的重甲步兵,就连步弓手,今日也临时换上了甲胄。

    当然,步弓手的甲胄并非重甲,因此,需要重甲步兵持盾保护。

    桓温对于梁军这支重甲步兵,可谓垂涎三尺。

    他不明白,就桓熙的财政情况,怎么可能维持得了这样规模的重步兵,以传统的炒钢法、百炼法,光是打制这些重铠,都足以使关陇地区财政破产。

    桓熙并非有意向桓温隐瞒灌钢法,只是桓温麾下鱼龙混杂,难保不会泄密,因此,桓熙可以献出曲辕犁,但是对于灌钢法,桓熙敝帚自珍,将桓温也给蒙在了鼓里。

    王猛必不急于反击,他清楚,燕军纵使结雁行阵,形成极为强大的火力交叉网,但是面对梁军阵前密不透风的大盾,只能采用抛射。

    众所周知,使用抛射,固然射程远,但是杀伤力着实有限,尤其是大阵后方,站着一群身穿铠甲的重步兵。

    “放箭!”

    随着慕容恪的命令被传达,霎时间,就有乌云从燕军两翼的骑兵方阵升空,无尽的箭矢如雨点一般倾泻在梁军的方阵之中。

    王猛身前,早有十余名手持大盾的亲卫将他护好。

    任凭燕军的箭雨如何密集,箭矢落在梁军的铠甲上,只听叮叮当当,清脆的声响此起彼伏,但根本就不能破防,尽数被重甲轻易弹开。

    而步弓手则藏身于大盾之下,有大盾与重装步兵的人肉保护,燕军的箭矢同样难以伤害到梁军步弓手。

    慕容恪被前排的大盾阻挡视线,瞧不清楚梁军大阵内的具体情况,但身后的桓温却看得一清二楚。

    那些梁军全身覆甲,就连脸上都戴着面铠,只剩两个眼睛和鼻孔露在外边,燕军的从百步远的距离,抛射而来的箭矢,又怎么可能对梁军重装步兵造成有效杀伤。

    这也是桓温为何要将梁军重步兵安排在最前排的原因。

    燕军的箭雨刚刚落下,正是齐射的空隙,王猛大声呼喊着让步弓手予以还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