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楚国增援-《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如今桓温要让毛穆之北上,在桓熙帐下听用,虽然只是暂时的,但也是给到了毛穆之直接与桓熙加深感情的机会。

    作为楚国的将军,又怎会拒绝这个能与楚国世子增进情谊的机会。

    “末将听凭楚公差遣。”

    毛穆之正色道,在他脸上,看不出半点喜悦之情。

    如果是别的时候,桓温或许会觉得毛穆之心思太深,但现在既然是要毛穆之独自领军,桓温见状,反倒是觉得毛穆之宠辱不惊,果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

    毕竟领军之人,不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至少不能因为这点事情,就失去了表情管理。

    桓温点点头,缓缓说道:

    “熙儿的麾下并不缺少骑军,穆之,我分你一万精锐步卒,切记,熙儿虽为梁国之主,亦是我楚国的世子,你在抵达河东以后,应当遵从军令,不可擅自行事。”

    毛穆之哪敢在桓熙面前自作主张,他一直是一个有分寸的人,毛穆之原本以字行于世,被人唤作毛宪祖,但与桓温的母亲孔宪名字中的宪字撞上了,因而不再让人称呼表字。

    桓温也正是知道毛穆之懂分寸,才让他去的河东。

    至于只带步兵,桓熙麾下不缺骑兵只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桓温可舍不得他的那些宝贝骑兵,哪怕是亲儿子都不行。

    南方不是没有产马的地方,滇马也是马,但是气候、环境,确实不适合战马的生长,滇马就属于是矮脚马。

    一群骑兵骑着矮脚马冲锋,怎么想,怎么觉得怪异。

    楚国现在的骑兵,都是当年桓温用人口与桓熙交易得来,来之不易,桓温当然舍不得将他们调去河东。

    不过,说实话,桓熙其实也看不上桓温的那点骑兵,不仅数量少,战斗力相比较梁国的精锐骑兵,相差太远。

    光是坐骑,楚国骑兵配备的都是当年张重华赔付给桓熙的军马中,质量最差的那一批,如何能与梁国的大宛马、吐谷浑马相提并论。

    毛穆之在应下桓温的叮嘱之后,便被带去了周琼歇脚的住处。

    桓温给了弓矢,给了兵,还得需要毛穆之与周琼二人规划路上的行程,沿途在那扎营。

    每天走多少里的路,一共多少天的行程,就得带上相应数量的粮草。

    好在桓温并不缺粮。

    如今正值秋收时节,就连已经恢复了元气的洛阳,都迎来了一次久违的丰收。

    实在是当年桓熙与苻健将洛阳祸害得太狠,二人瓜分了洛阳的百姓,致使此地荒无人烟,当初周成丢了徐州,迁来司州,也是以颍川郡作为老巢,只以五百人镇守空荡荡的洛阳。

    就在其余各地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这份喜悦,河东郡的百姓却感受不到。

    这自然是因为吕婆楼在援军并未抵达的情况下,面对来势汹汹的桓熙,只能选择坚壁清野。

    河东郡,安邑盐池西段,梁军大营。

    桓熙恼怒道:

    “吕婆楼该死!”

    虞国此前坚壁清野,也就注定了,不管是谁获胜,都得背上救济河东郡百姓的包袱。

    好在只是一个郡的百姓,当初凉州受灾,桓熙不也一样挺了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