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 前后不一-《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急则生乱,母亲如今催促建宁公用兵,情急之下,桓熙一旦施展诡计诱敌,建宁公必定中其埋伏,前线大军危矣!”
苟太后一介妇人,当然不懂军事,但她也有自己的道理,只见苟太后板起了脸,训斥道:
“坚头!你是在训斥我吗!”
苻坚一怔,自知失言,赶忙向母亲赔罪。
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自然也推崇孝道,就连母亲与亡父的结拜兄弟有染,苻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不是一时情急,他又怎会当面顶撞母亲。
苟太后并未就此消气,她抱怨道:
“你自在外领兵,将国事全都压在了我一个妇人身上,你可知道,河东郡的那场战事,拖延至今,花销了多少钱粮!”
苻坚哑口无言,只得再度赔罪。
苟太后当然知道苻坚是无心之失,她也并未紧抓着错处不放,只道:
“既然你都回来了,今后这国事,你自为之,免得又怪我一个妇人见识短浅。”
说罢,便让苻坚退下。
苻坚再拜,走出苟太后的寝宫,他急忙唤来亲信,吩咐道:
“你速往安邑,告知建宁公,不可轻举妄动,待我南下,总有法子将桓熙逼出营寨。”
亲信领命,当即跑出宫城,快马南下。
而此时,周琼、毛穆之已经带着一万精锐步卒,押运着弓矢与粮草渡过了黄河。
桓熙在弘农郡调集粮草,而周琼、毛穆之出于安全考虑,并非是走的黄河大桥,而是经由弘农,走风陵渡的浮桥。
既然顺路,留守弘农郡的周楚自然是让粮队跟着毛穆之的楚军同行。
周琼在走过浮桥之后,回头望去,已经看不清对岸父亲的面容。
他摇摇头,将这份不舍抛在了脑后,提醒毛穆之道:
“下重饵,才能钓大鱼,如今我等与这支粮队同行,敌军一旦来犯,绝不会是小股部队,毛将军还需打起精神,万不得掉以轻心。”
其实,周楚也是遵照桓熙的吩咐行事。
桓熙在得知桓温派遣一万精锐步卒北上增援之后,立即授意让周楚将护卫粮队的重任交给这支楚军。
假如慕容恪有意劫粮,就必须派出重兵,毕竟桓熙忙前忙后,可不是为了吞掉敌军的小股部队。
无需周琼提醒,毛穆之自当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在桓熙面前露脸,有所表现,让这位梁国的君主,楚国的世子能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周郎且放心,只要敌军胆敢觊觎粮队,本将军必定能够配合梁公,将其歼灭,教他有来无回。”
毛穆之言之凿凿。
他们在渡过黄河以后,将要走的路线,便是桓熙进攻河东郡的路线。
由风陵渡向东,沿着中条山脉进军,沿途经过河北(今山西芮城北)、大阳(山西平陆西南)二县,再由大阳向北,翻越中条山脉抵达盐池。
虽然河北、大阳如今沦为了梁国的占领区,但是这一路上并不安全。
尤其是在翻越中条山脉以后,极有可能遭遇袭击。
事实上,李威已经带着两万骑卒在夜间出营,他们昼伏夜行,向着中条山的方向进发。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九月十一,当信使赶到虞军大营的时候,此时营中只剩了吕婆楼还在主持军务。
“建宁公何在?天王有口信传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