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仁心妙策-《陛下你的白月光救赎来了》


    第(2/3)页

    “溪儿,”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她,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惊叹,“此策……甚妙!思虑周全,眼光长远,朕竟未曾想到这一层!你是如何想到的?”

    夏玉溪脸颊微红,谦逊地低下头:“臣妾不过是见陛下为国事操劳,忧心民生,又偶闻一些内宅之事,便胡思乱想了一番。若能对陛下、对朝廷略有裨益,便是臣妾的福分了。”

    “绝非胡思乱想!”慕容云泽肯定道,“此乃老成谋国之见!朕需好好筹划一番。”他当即命人传唤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太医院院判等重臣次日议事。

    翌日的御前会议上,当慕容云泽提出设立“女医署”的构想时,果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礼部尚书、一位年近花甲、以恪守礼法著称的老臣,率先出列,眉头紧锁,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反对:“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女子行医,古已有之,然多为民间草泽,或服务于宫廷深处。如今堂而皇之设署立官,令女子出入官宦府邸,抛头露面,恐有违男女大防之礼教,易生流言蜚语,有损朝廷体统。再者,女子为官,于典制不合,还请陛下三思!”

    太医院院判,一位须发皆白、医术精湛但思想颇为保守的老太医,也躬身附和:“陛下,医道精深,非朝夕可成。太医院培养一名太医,需历经数十载寒窗苦读、临床实践。女子纵有聪慧者,然其体力、精力、见识恐难以胜任繁重医职。若仓促设立女医署,医术不精,恐贻误病情,反为不美。且此举是否会分薄太医院资源,影响侍奉宫廷之本职,亦需考量。”

    几位较为保守的宗室亲王也面露难色,窃窃私语,显然对这项打破常规的举措心存疑虑。

    慕容云泽端坐龙椅之上,面色平静地听着众人的反对意见,并未急于反驳。待几位重臣陈述完毕,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卿所虑,朕已知之。”他目光扫过众人,“礼法之防,朕岂能不知?然,朕设立女医署,非为标新立异,实乃体恤臣工之需。百官为国操劳,其家眷安康,亦是社稷之福。女子隐疾,延请男医多有不便,女医诊治,正合情理,亦是保全礼法之举。此乃朕特恩,体恤下情,何来有损体统之说?”

    他顿了顿,看向太医院院判:“至于医术,院判所虑甚是。故朕意,女医署初设,规模宜小,求精不求多。所有女医,皆需经太医院严格考核、培训,由资深太医亲自指点,确保医术可靠。女医署乃太医院之补充,专司内眷疾患,与太医院本职并无冲突,反可令太医更专注于宫廷要务及疑难杂症。资源调配,朕自有考量,绝不会影响太医院运转。”

    最后,他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内阁首辅,语气转为深沉:“首辅大人,朕深知治国之道,在于得人。欲得良臣,必先安其家。女医一策,看似细微,实乃固本培元、收拢人心之长远之计。且……”他略微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只有少数重臣能意会的深意,“内宅安宁,方能外事专注。些许风声鹤唳,有时比万言奏章更能察知秋毫。首辅以为如何?”

    首辅大臣,一位历经三朝、老谋深算的股肱之臣,闻言微微颔首,沉吟片刻,出列奏道:“陛下圣虑深远,老臣佩服。女医署之设,于礼虽有可议之处,然陛下以仁德为本,体恤臣下,实为明君之举。若能严定规章,确保医术德行,先行试点于京中,观其后效,或可为一项惠政。老臣以为,可试行之。”

    首辅的表态,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几位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见首辅都支持,加之皇帝态度坚决,理由充分,便也不再强硬反对,转而开始讨论具体实施细则。

    经过一番详尽的讨论和权衡,设立女医署的提议最终得以通过。旨意很快颁布:于内务府下增设“女医署”,暂设女医官十员,医女二十名,由皇后(指夏玉溪,虽未正式册封,但已默认)协理,太医院指导,负责为京中有品级官员内眷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并明确规定了女医的选拔、培训、考核、管理及出诊流程,强调此为“陛下特恩”,需严守规矩,不得僭越。

    旨意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多数官员在初时的惊讶过后,细想之下,均觉此乃陛下隆恩,关乎自家亲人健康,无不感念。尤其是家中有年老父母或体弱妻女的官员,更是对此举深表欢迎。民间亦有所闻,虽觉新奇,但多赞新帝仁德,体恤臣子竟至如此细微之处。

    接下来的几个月,女医署的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而夏玉溪则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第一步是选址与建制。 夏玉溪亲自与内务府官员踏勘了几处宫苑,最终选定了位于西六宫一侧、相对独立僻静但交通尚算便利的“静怡苑”作为女医署衙署。她亲自参与规划,将苑内房屋划分为诊室、药房、授课堂、女医住所等功能区,力求实用、整洁、安静。同时,她与礼部、内务府反复磋商,确定了女医的品级、俸禄、服饰(设计为淡雅稳重的青蓝色宫装,区别于普通宫女)等具体事宜,确保其地位得到尊重。

    第二步,也是最为关键的,是选拔。 夏玉溪深知,女医的品德与医术是此举成败的基石。她与苏嬷嬷、太医院院判共同制定了极其严格的选拔标准:

    1. 身家清白:须为三代良家女子,身世清楚,需有当地官府或有名望的士绅作保,确保忠诚可靠。

    2. 品行端方:需由保人出具品行证明,并由内务府派员暗访其邻里,确认其性格沉稳、口风紧、懂礼仪、能守密。有不良嗜好或家族有劣迹者,一概不取。

    3. 具备基础:来源多样化,包括:

    * 医官世家之女:自幼随父兄习医,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通晓文墨的官宦夫人或士族女子:有一定文化基础,自愿服务,经过系统培训后可胜任。

    * 民间确有医术的寡妇或女子:如草药婆、接生婆中技艺精湛、品行良好者,给予机会。

    * 心灵手巧、有志于此的官婢:经主子恩准,脱籍后参加选拔,作为激励底层的一种方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