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三 峡-《海阔天空》


    第(3/3)页

    看着黎峻陷入思考之中,地理老师也实在是不想再让大家猜谜了,接着用红色的粉笔在它所写主席词的一句下面用横线画了一个标记,黎峻看着那句词却是“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高峡出平湖。”难道是长江三峡要开始建设了,黎峻也瞬间兴奋了起来,虽然自己不太懂,不过以前也在电视的新闻和一些历史书中看到过要在长江的上游建设大的堤坝,把水积蓄之后利用水面巨大的落差来进行水利发电,还记的说三峡水电站建成之后所发的电可以供应南方半个国家所需的电。

    黎峻在沉思的时候其它的同学也都炸了锅,好多人也都听说过要建设三峡的事情,而且好像在去年也最终通过了三峡的建设提案,可是议案和最终的开工还是两个概念。

    看着下面同学们的表现,王老师终于满意的笑了,他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才缓慢的开了口“这‘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不是要远比‘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更让人震惊和兴奋呢?”

    “是,这绝对是震撼的,虽然我们不太懂这个三峡的建设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过就这个气概是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黎峻更是激动回应着地理老师。

    “收敛着点!”这时候脚下的凳子被踩了一脚,同时传来了袁亚敏的轻喝声。

    黎峻也觉的自己确实有些张狂了,连忙收敛了自己激动的心态,不再向老师发言了,静心的等着地理老师接着向下讲。

    “黎峻说的没错,其实这个三峡的建设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提出来了,这个方案可以追溯到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然后因为当时的国家的情况没有进一步的实施;到1932年,国民时期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这是我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然而国民党的提议最终没有进一步的实施,一是国民党的腐败无能,更主要也是三峡工程实在是一个太过巨大的程!”看来王老师对三峡的整个方案的提出和具体实施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说道这里的时候王老师顿了一下,长叹了一声,看着下面聚精会神倾听的学生们接着说道:“1949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就是从此之后开始了三峡大坝建设论证与勘测;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可见主席对三峡大坝的建设的期冀,然而直到主席他老人家去世也没有见到他所规划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色,因为这个工程他所关乎问题太多了。”

    “王老师,可是我都听说三峡大坝一旦建成其发电量足可以供应我国南方半个国家的用电,国家总在忧虑什么呢?”直到现在我们国家电厂的装机容量还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一到夏天的时候农村还会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黎峻回家的时候好多次都只能在晚上点上蜡烛看书、学习。黎峻的问题也得到其他同学的迎合,都跟着向老师发问。

    王老师哈哈笑道:“你们毕竟只是看到了有利的一面,三峡大坝的建设不止是一个工程建设,他关系着大自然的生态变化,它的建设可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圈;更主要的它的建设会涉及当地的居民的大迁徙,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的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你们想想这是多么的工程?”

    “这么厉害呀?”大家更是露出惊讶的神情,110万人的迁徙呀!

    “是呀,真是不容易呀,从1919年开始,我们国家经历了孙中山、蒋介石时期的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几任的国家领导人,大家都为毛主席的高峡出平湖的愿望而努力,这一切终于要实现了,就在一周之后也就是1994年12月14日终将成为现实了,这一刻将永远铭刻于历史!”王老师说完这些激动的自己鼓起掌,下面的同学们也跟着用力的鼓起掌,这掌声通过满天的飞雪传的很远很远。

      


    第(3/3)页